论述:镜、眼距习惯上定义为,眼镜片后顶点到眼球角膜前面的距离。那么,眼镜到眼睛最佳的距离是多少?理想的镜、眼距应该是眼镜片的第二主点恰正位于眼球的第一主点位置,也就是眼镜应该戴在眼球内角膜的后方,但是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来说还是很难办到的。
到目前为止眼镜还是戴在眼前,眼镜的位置以镜片的后面恰好不会碰到睫毛为度,同时以眼镜片后面距角膜顶点8~12mm为准。所以,镜、眼距在某一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眼镜片的位置。
1、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3511-2011配装眼镜标准规范”中,采取的是镜框模片垂直中心顶焦点1/2分配法。规定了对配装眼镜中的光学中心 “水平偏差值与垂直互值”:光学中学水平偏差合格品允许范围≦3mm。光学中心垂直互差合格品允许范围:≦1mm。锁定瞳孔中心落在镜框模板上的绝对位置并做好标记,以标记位置配制镜片绝对顶焦点。
2、眼镜框三维一体定型标准及瞳孔中心三维焦点定位配镜技术。该技术包括下列步骤:调整镜框平面弧度为3°±0.5°,两只镜面保持水平一致的角度,镜面与镜腿的内斜角保持在8°角±0.5°,要求对其鼻托间距一致,镜片与角膜间距保持在8mm~12mm以内,镜片不得碰触睫毛为标准,镜腿侧弯处正好在耳朵的上顶端,镜腿的末端调至与皮肤完全无间隙为标准,两腿打开要保持一致水平线,合拢镜腿要能叠加成一条直线。
3、镜片已经确定了位于眼球的距离位置。
那么我们再来了解眼球运动机制:视角是由瞳孔中心到被观察物体两端所张开的角度,在一般照明条件下,正常人眼能辨别5m远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视力是表征人眼对物体细部识别能力的一个生理尺度,以最小视角的倒数表示。
4、“水平视野”视野是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
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
(1) 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2)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3) 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动视野范围最大。
5、“垂直视野”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为人眼上下静视野的最大范围,以视水平线为准,最大仰角为50度,最大俯角为75度,在该垂直面内的静视野最大范围角度为125度,为人眼左右静视野的最大范围。就单眼而言,以视中心线为准,向内侧为60度,向外侧为100度,在该水平面内双眼总的最大视野是200度。
6、依照眼球的运动法则:在垂直水平有效视野边缘上,人只能模糊的看到有无物体存在,但辨不清其详细形状。能够清楚辨认物体形状的视野为有效视野。静视野的有效视野是以视中心线为轴,上30度,下40度,左右各为15度~20度;其中在中心3度以内为最佳视野区。装配眼镜必须符合眼球生理运动法则及最佳视野区是更加符合生活用眼之镜。
7、首先看眼球运动的主轴是水平轴,眼镜的水平轴恰好是瞳高瞳距点位置。一线双光眼镜中间分界线正好是眼睛水平轴运动位置,无论中间分界线降低或提高都不合适,另外上下屈光度不一样,近视眼排斥凸镜,吸收凹镜,佩戴者容易造成上隐斜,上下屈光不易眼睛转换发生跳像,更不适易青少年佩戴。一线双光眼镜与三光镜和渐进多焦点眼镜,是45岁以上人群眼睛调节衰退看远看近很难解决的特殊群体佩戴眼镜,眼镜很难做到鱼和熊掌兼得。
总结:亮目视光功能眼镜,在近视防控方面就是按照“眼球生理运动规律”制定装配的,包括眼睛与镜片的光学物理运动轨迹都是协和的,所以无论看远、看黑板与看书写字的都是在水平轴同一轴上运动的抑度镜“又称一镜双用的转折镜”,因学生长期看书写字“亮目视光”的抑制镜“又称读写镜”更适合方便青少年佩戴,两幅眼镜是青少年近视防控首选的黄金搭档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