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神经复健原理:
1.前庭康复治疗概念
前庭复健(简称前庭康复)是针对前庭神经受损的患者采用非药物、非创伤性、不同于一般通用运动的、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训练方法而进行的特殊复健,包括外周性复健训练(单侧外周性前庭受损主要通过前庭代偿实现)、中枢性复健训练(针对前庭中枢功能障碍表现的前庭功能亢进而进行的康复)、替代性复健训练(针对双侧前庭受损而进行的康复)、视觉冲突性复健训练(针对视觉信息与其他感觉信息冲突导致的眩晕、头晕和不稳而进行的康复)及防跌倒复健训练(针对有跌倒风险而进行的康复)。通过前庭复健训练,有望使患者改善眩晕和平衡障碍、自发性眼震眼斜和倾倒消失的状态。
2.前庭复健基础
(1)前庭反射的交叉偶联机制是前庭代偿的基础:前庭-眼反射(VOR)和前庭-脊髓反射(VSR)以对侧传导通路为主、同侧传导通路为辅;前庭联合为连接两侧前庭核之间的传导通路,两侧的前庭核由此获得对侧的信息,以实现两侧协同。因此,一侧前庭结构受损后,中枢可以从对侧前庭结构获得有关信息,激活患侧前庭核神经活动和抑制对侧前庭核神经活动,使双侧VOR、VSR和VCR(前庭-颈反射)逐渐达到对称,实现前庭代偿。
(2)视反射特点是替代性康复的基础:视眼动通路与前庭眼动通路共享脑干的某些结构,因此两系统间有交互反应机制。双侧前庭外周受损后,反复进行视眼动训练有助于代偿低下的VOR增益,使滞后眼速能跟上头速,保持清醒的动态视力。
(3)本体觉介导的头、颈、眼反射也是替代性康复的基础:颈部深感觉与前庭之间也存在着交互反应机制。双侧前庭外周受损后,反复进行主动式头眼协调性训练,可增加颈部深感觉-前庭交互反应的参与机会,促进COR(颈眼反射)来替代低频VOR。
(4)认知机制是各类前庭康复的基础:前庭与知觉认知间存在前庭---认知交互反应机制;前庭眼动反射或视眼动反射,神经冲动在反射通路中传导至效应器时,也同时传至其他相关中枢,后者对效应器的状态进行调节。此外,通过皮质空间知觉定位进行某些程度的代偿也是前庭康复的机制之一。
上述的理论要求,就是需要我们能够设计出对应的训练方案与训练方法。这也是视力复健训练体系的一部分,我们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设计出“视神经激活训练、视功能多维训练、视网膜脉冲训练、三觉同步输入训练”的四大视觉训练体系,视觉统合人体神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