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侧纵束MLF:
它是脑干中一大纤维纵束。纵贯脑干全长,且下延至脊髓。
1、内侧纵束,又称迷路,它的神经支配,来自前庭神经,其神经纤维有前庭中枢神经系统外的细胞体。
2、内侧纵束的感觉神经纤维有部分直接走入小脑,
其余的走入髓质与前庭神经核交换神经元(如
右图,前庭神经有四大核群,七个小核团)。构
成初级的前庭神经传入。
3、次级的前庭神经元,投射的路径:
(1)由外侧核Deiter神经元,投射VSR至脊髓束,为下行脊髓运动神经元;
(2)由下核Roller神经元,投射到小脑及大脑皮质;
(3)经MLF内侧纵束通路,投射到脑干眼外肌神经核,及P.P.R.F.;
4、就如上关系,前庭神经核群与内侧纵束,所影响的范围,均与视网膜坐标功能有关,就是与(头、眼、身躯)的运动协调有关,更与五官科所有症状的复健有关。
5、(前庭觉输入』复健与视力复健,有绝对的关系:
※前庭觉输入,会提升眼外肌的活动机能
(1)前庭觉输入 ---刺激半规管神经 ---左前半规管---左后半规管---左水平半规管 (又称外半规管)
(2)主动收缩肌(眼外肌协调运动)
(3)协同收缩肌(眼外肌协调运动)
位觉砂(耳石)的椭円囊与球囊与视网膜坐标的协同作用也是绝对的。
6、前庭神经核的三大神经元反射弧的功能连接弧:
(1)头—眼—躯体的感觉输入---经内侧纵束(髓质内的迷路)---眼外肌运动法则。
(2)(前庭觉输入)---经 P.P.R.F.---与视网膜坐标功能协同作用。
(3)介导(前庭—眼)反射VOR的三大神经元反射弧。
7、VOR反射弧活泼化的原理:
(1)前庭觉输入---扫视功能---内侧纵束(迷路)位相细胞的突发性放电,扫视运动。
(2)视觉输入(凝视)——凝视——内侧纵束(迷路)张力细胞的张力放电、凝视运动。
(3)轴线训练——突发放电与张力放电并行。
8、内侧纵束(髓质内迷路)由下列纤维组成:
(1)前庭核发生的交叉和不交叉的上行性二级纤维(前庭—中腦纤维);
(2)下行性交叉和不交叉的前庭二级纤维,(内侧前庭脊髓束);
(3)后联合核,Darkschewitsch核和Cajal中介核等发出的交叉和不交叉的下行纤维。(动眼神经副核);
(4)投射到Cajal,Darkschewitsch核和后联合核的上行性纤维;
(5)发自上橄榄体而最终至脊髓的下行性纤维;
(6)联系眼球运动神经核和颈肌运动神经元之协调头、眼运动纤维;
(7)联系眼球运动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之纤维;
(8)联系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使舌、面运动协调的纤维;
(9)投射到丘脑的上行纤维。
9、内侧纵束头端间质核,riMLF,位于间脑与中脑移动带之中线区,和在Darkschewitsch核的腹面。
三觉输入训练与眼球垂直运动有关(与视网膜坐标有关),它是垂直凝视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