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视与凝视的生理现象:
1、 视觉排斥
·眼球,在双眼凝视时,会发生三大排斥,其一为眼科学、视光学都认定的(屈光排斥),
即当一眼-3.00D,另一眼-5.00D时,凝视,绝对仅使用-3.00D眼,而排斥-5.00D眼的凝
视,也就是绝对使用单眼看远。
(但这一排斥,眼科学与视光学,并未应用于配镜作业)
·另两种排斥,即色度排斥及径线排斥,这两者排斥,在眼科学及视光学从未提及,但事实上,小孩看电视时,一定用(色感较佳眼),绝对不用(色淡眼),也就是用单眼看电视。又,若双眼,其中一眼角膜散光低于-1.60D一下,而另一眼是高于>-1.75D以上时,就算高散光眼是1.0眼,低散光眼是0.1视力,当看远时,绝对用0.1眼,而不用1.0眼,这就是径线排斥。
·凝视时,绝对会发生以上三种视觉排斥,而扫视时,不会发生以上三种排斥。
2、 与视网膜坐标关系
·有视觉就有视网膜坐标功能效应,这是肯定的,但扫视太快,造成视觉模糊时,就没有
视网膜坐标功能效应。---因为(头与眼)的互动太快时,VOR会变成COR,由颈代偿,
而失去眼视觉坐标关系,变成本体觉与前庭觉的反射关系。(甚至由VCR取代VOR)
·当扫视再慢时,就会发生视觉上的(调节性辐凑),进而发生与(视网膜坐标功能)有
效应关系的(接近性辐凑),VOR就由视网膜坐标功能,经前庭神经核的垂直与水平感知,经内侧纵束上升。
·最后,因有坐标功能关系,而(凝视目标),就由(视网膜坐标功能)印迹在大脑枕叶皮质对应点而有凝视效应。
必然就形成额叶与枕叶的P.P.R.F.效应,而发生(融像性辐凑),就会发生坐标功能的记忆与集合的固视效应。
总结:凝视有排斥,扫视可以改善排斥。这就是解决矛盾问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