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从小抓起:
孩子如何近视防控与防止影响近视的因素,我在这里向各家长做一个简单的讲述,关于近视防控从小抓起,包括五个方面:
1、眼球发育;
2、遗传因素;
3、行为因素;
4、环境因素;
5、营养因素 :
首先孩子在母亲育儿发育阶段,孩子在出生后的生理发育阶段如何做好近视防控,这对近视防控研究是一门新的科学(课题)。
2.孩子近视防控离不开良好的眼球生理发育,孩子出生后,上下眼睑睁开,平行光线射入眼内,起动了一生一世视觉运动,也就是说孩子出生后五脏六腑没有发育,眼球开始发育,所以说眼睛是五官之首,视觉是统合五官科神经是发展良好的坐标功能的条件,才能发展良好的生活机制与生存机制。
孩子的眼球发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是1~4岁,第二个是10~16岁。
第1个阶段应该是在10岁之前,孩子必须要具备远视储备条件,才能在眼球发育阶段,抵御近视发生。
第2个阶段是10岁以后,孩子进入身体旺长期,随着身体的发育,同时也会促进眼球的发育,这个阶段视力的发展,就有不确定的因素,眼球结构的发育,也会影响屈光状态的改变,也就影响屈光成像影响视力。
所以如何控制眼球发育或抑制眼球发育,这是防控近视的关键。
3.如果父母高度近视,这就要高度重视孩子的近视防控,这就要从多方面入手防控近视,规避影响近视激发的潜在因素,结合现代的科学防控方法,会很好的控制近视。
比如,父母是盲人,生育的孩子基本都是正常视力,很少有致盲的。所以遗传因素并不可怕,我们采取科学的防控方法让近视可得到有效的控制。
4、行为因素就是日常的行为习惯或者说习惯用眼,包括读书、写字、看报与工作用眼,都是近距离用眼,再加上我们日常离不开的手机,更增加了用眼幅度,甚至超过了日常用眼的行为,造成了眼睛的超负荷运用,影响视觉,降低视力。
5、环境因素,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城市建筑物与居住的室内空间缩小,制约了望远条件。特别是学生,从开始上学直到毕业上班,这个期间大约要20年,这20年里每天都要读书写字,白天在教室,放学回家在室内,20年基本都这样的用眼条件,望远的空间被剥夺,基本是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再加上紧张的学习,长期这样的用眼习惯,会造成大脑皮质的惯记忆,本来我们都具备2.0以上的视力,现在1.0的视力,都很难找了。
这样的行为因素与环境因素,我们只能自己制定,科学用眼时间,甚至强制用眼时间不超过40分钟,休息15分钟,在窗前或者在室外,眺望天空,放松用眼的紧张,回归望远的能力,眼部放松后左右转动眼球,缓解眼外肌紧张状态,放松平衡眼机的生理机能,提升眼球的生理活力,改善用眼条件,这是孩子近视防控的最简单的方法。
6、营养因素就是我们日常的三餐,如果营养过剩,就会使孩子身体肥胖,促进眼球超大增长,形成营养性近视,如何科学,调整营养膳食,这对孩子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这对防控近视也是有利的。
总结: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会找到应对的办法,改变这些不科学的用眼习惯,合理营养膳食,从小关爱孩子的视力,关注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如果孩子低于远视储备量,马上采取近视防控的措施,让孩子远离近视,把近视抑制在萌芽状态,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