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不足
一、定义及临床表现
集合不足的特征是视远隐斜正常或低度外隐斜,而视近高度外隐斜。集合不足是最常见的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集合不足的总人口发病率为3%~5%。
(一)集合不足的症状
集合不足的大多数症状都与阅读或其他近距离工作有关。常见症状有:短时间阅读或其他近距离工作后出现眼疲劳、眼痛、头疼、复视、视物模糊、聚焦困难,字体发生跳动,眼部牵拉感,无法集中注意力,患者避免近距离阅读。有些患者没有任何视觉疲劳症状,因为他们避免近距离工作,或高疼痛阈值,或阅读时遮盖一只眼。
(二)集合不足型视疲劳问卷
问诊中可采用集合不足型视疲劳问卷(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symptom survey, CISS)进行初步判断。CISS问卷共有15个问题,满分60分。患者用从不(0分)、偶尔(1分)、有时(2分)、经常(3分)、一直(4分)这五个描述症状的频率来回答这份问卷,15个问题的总分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对于9~17岁的儿童,评分≥16分有临床意义;对于>18岁的成人,评分≥21分有临床意义。
(三)集合不足的体征
1.视近外隐斜度数大于视远外隐斜度数;视近发生外斜或外隐斜的频率高于视远。
2.AC/A比率偏低,一般小于3∶1。
3.集合近点(near point ofconvergence,NPC)后退,集合不足的NPC值尚不确定但一般NPC大于10~12cm。
(四)集合不足的双眼视及调节检测指标
1.直接指标近距正融像性聚散(positive fusional vergence,PFV)低,聚散灵敏度下降,使用底朝外(BO)的三棱镜时更明显。
2.间接指标测量双眼调节灵敏度(binocular accommodative facility,BAF)时,正镜片通过困难;负相对调节(NRA)偏低;双眼调节反(BCC)<+0.25D。可能是由于PFV降低,需通过刺激调节来增加调节性聚散量,从而达到双眼单视。
眼球生理复健科学:综上所述集合不足与调节是比匹配的,易发生视觉疲劳视功能不健全。集合与调节不匹配与屈光不正有关,比如近视患者由于看近物时不用或少用调节内直肌张力减弱,集合功能相应减弱,容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远视无论看远看近都要动用调节,过频的调节引内直肌张力过强带动集合偏高,容易引起内隐斜或内斜。这些症状可伴有头痛、视疲劳。而高度近视或超高度近视,容易发生顽固性的内斜视。对小角度外斜,双眼视功能尚完好的,无论近视或远视可进行融合训练,并定期复查。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不要过度用眼,不要熬夜。(近视防护我们有家庭保健模式方便易用,全国已经大量应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