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系统(二)视网膜上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结构:
1、视网膜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比视锥细胞多,视杆细胞对弱光的敏感,并能够提供弱光的传输(如在黄昏和晚上)。视锥细胞对强光敏感,负责敏锐的视觉和颜色的分辨。每个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都有一个含有能对光线反应的色素感光膜的扁平圆盘组成的外节。
此外,在它们的内节,包含细胞核、线粒体和二级双极细胞形成的突触。在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中,当光子吸收光敏分子(称为 视觉色素)后光转换为神经信号。
视网膜中视杆细胞的视觉色素为(视紫红质),是一种与G-蛋白相关的特异的膜受体。当光照射视紫红质分子时被转换,先变为间视紫红质Ⅱ,然后转变为暗视蛋白和视黄素Ⅰ。这种光线激活反应激活的G-蛋白被称为传导蛋白,它主导环鸟苷酸分解。
由于感光细胞的细胞质中环鸟苷酸的变化使钠离子通道保持开放,光线诱发环鸟苷酸(gansuan)减少导致超极化的钠离子通道关闭。因此,在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由于被光线传导超极化,可导致传递到双极细胞的突触释放减少并改变它们的活动。
2、视网膜视锥细胞:
视网膜视锥细胞内也含有视觉色素并能最大限度地感应波长为440nm、535nm和565nm(对应于3个主要颜色: 蓝色、 绿色和 红色)的光线。当视锥细胞被适当的光波长激发,会发生瀑布样分子活动,类似视杆细胞,会激活G-蛋白,导致超极化的钠离子通道关闭。
3、双极细胞、无长突的细胞和视网神经节细胞:
光线传入由感光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一级感觉神经元)到双极细胞(二级感觉神经元),然后到达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三级感觉神经元),3个级别的神经元通过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进行连接。
每个双极细胞接受20-50个感光细胞的信号输入。双极细胞的感受野(即在视网膜上影响细胞活动的范围)受水平细胞的影响。水平细胞将感光细胞和附近的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连接方式来“提高”每个双极细胞的感受野。
这种构成安排结果使得双极细胞不仅能接受散射光,甚至一些双极细胞还能传递被黑暗包围的小点光的信息(这些细胞能选择性地根据情况选择“打开”和“关闭”接受被黑暗包围的小点光的信息)。
无长突细胞连接多个双极细胞和突触,并将信息输入到神经节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能够“提高”神经节细胞的反应能力。一些神经节细胞对暗光反应强度增大,而另一些则对暗光敏感性增加。
在视网膜区域中央,有一个固定的光反应敏感区是黄斑。 在黄斑区视网膜的内层被分开,形成 中央凹,此处有大量、小的、密集的视锥细胞,对光线的感受最敏锐,对颜色的分辨最清晰。
总结:
视网膜上的细胞各有各的功能,而且各个细胞之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汇集神经节细胞形成初级视觉信息离开视网膜向颅内传递。
视力复健科学:
我要想做好视力康复服务,就要从眼球生理发育与视觉有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深入了解,这对我们以后临床实践分析判断视力问题打基础。如果要想走捷径,就与亮目视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