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神经生理学-视觉系统:
人类将视网膜上的图像还原为现实世界也许不是完全精确,但是足以在大多数情况下为我们提供环境中足够准确的信息。因此,认识所有与视觉信息处理过程相关的神经系统非常必要。首先,来自眼睛的视觉信息被传输到了位于颅后部枕叶的初级视皮层,接着又传递到颞叶与顶叶皮质的其它许多高级视觉中枢。因此,完整的视觉系统不仅包括眼睛,还包括了大脑的许多部分。眼睛选择并记录光线中所包含的信息,而大脑则接着处理这些信息使之变得对生物体有用。眼睛和大脑对视觉来说都是必备的,这意味着一个眼睛正常而脑的视觉中枢损坏了的人,和一个大脑正常而眼睛损坏的人一样是“盲人”。
人类视觉系统:
即 Human visual system。人类视觉系统只有3种视锥细胞,因此在缤纷的世界中,即使面对似锦的繁花,我们也可能犹如色盲,常常对一些色彩“视而不见”;而鸟类独特的视觉系统,拥有4种视锥细胞,能辨别出更多色彩,看见的世界也更加绚丽多彩,远远超越了人类(视力复健输入-采用五彩缤纷光与颜色)。
感知:
人类对光的感知是依靠视网膜(retina)细胞。cones(圆锥细胞)负责感知光度(较强光)和色彩, rods(杆状细胞)仅能感知光度,不能感知颜色,但其对光的敏感度是cones的一万倍。在微弱光环境下rods起主要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在暗环境中分辨颜色。一些数码相机的夜光拍摄模式也模拟了这一特性(视力复健输入-采用多色光彩虹设计)。
视力:
眼睛的空间分辨能力,即视力,通常用可分辨视角(degree)的倒数为单位。正常人的最少可辨视觉阈值约0.5”,最大视觉范围200度(宽)×135度(高)。(视力复健输入-我们采用的是小孔多孔以及动画)
对时间频率的感知:
时间频率即画面随时间变化的快慢。Kelly.D.H用亮度按时间正弦变化的条纹做实验,亮度Yt) = B(1+mcos2πft)。改变m, 测试不同时间频率f下的对比敏感度(视力复健输入-采用五颜十色的动画影像,设计运动速度,设计距离限制与往返频率)。
对运动物体感知:
观察一个运动物体,眼球会自动跟随其运动,这种现象叫随从运动(eye pursuit movement)。这时眼球和物体的相对速度会降低,我们能更清晰地辨认物体(视力复健输入-设计凝视与扫视,头、颈、眼互动)。
空间频率:
即影像在空间中的变化速度。用亮度呈空间正弦变化的条纹做测试,亮度Y(x,y) = B(1+mcos2πfx), 给定条纹频率f为一固定值(看作是宽度),改变振幅m(看作对比度),测试分辨能力。(视力复健输入-眼球转动与外展训练,以及户外望远活动)
视力复健科学:
采用视觉源头输入,激活大脑神经,改善上述症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