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双光镜原理(基本被淘汰,有的甚至用于近视防控)不适合孩子配戴。
分离型:
是最早出现的,也是最简单的双光镜类型,其发明人一般公认为美国名人福兰克林。分离型双光镜使用两片不同的度数的镜片,分别作为视远和视近区进行中心定位。这个基本原理仍用于所有的双光镜设计中。
一线双光像跳:
在眼睛转动使视线从双光镜的视远区进入到视近区时,在跨越子片分界线时会突然遇见由子片产生的底朝下的棱镜效应。
像跳效应就是子片在分界线产生的棱镜效应,其量相当于以厘米为单位的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距离与近附加的乘积。
如果双光镜子片是圆形的,那么子片顶部到子片光学中心的距离就是子片的半径,所以:像跳量=子片半径×近附加。
显然,像跳与主片屈光力、视远光学中心位置无关。如果子片顶部距离子片光学中心越远,则像跳量就越大。
常见和特殊:
大部分的双光镜是用来代替两副分别用来看远和看近的单光镜的,所以双光镜的视远区和视近区的位置和大小就要和原先那两副眼镜相对应。如果近视觉更为主要,则子片可以更大,位置更高;反之,如果更多的时间用于看远的,子片相应就比较小,位置也较低。没有哪一种设计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情况下的需要,应该根据配戴者的实际视觉需求进行选择和验配,有时甚至要采用不同的设计来满足差异较大的不同情况下的视觉需求。
适合佩戴人群:
当一个人由于年龄增长基本在45岁以上,而眼调节力减弱时,就需要对视远和视近分别作视力矫正,这时往往需配两副眼镜分别戴用,这就很不方便,因此产生了将两种不同屈光力磨在同一镜片上,成为两个区域的镜片,这种镜片就称作双光镜或双焦点眼镜。
双焦点眼镜弊端:
一线双光眼镜,一副眼镜分上下两个光区,看远看近。这种眼镜一般用于老花眼患者配戴,并不适合青少年控制近视使用。其原因在于,双光眼镜存在明显使用特点:看远看近区域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严重影响视线和视野,大多上光区是凹镜,下光区是凸镜,因为近视眼适应凹镜,排斥凸镜,容易发生上隐斜,读书写字眼镜下垂大多都在用上光区。而且由远看近转换视角时,物体会发生跳动。同时因为近视患者大部分存在调节滞后的反应,所以佩戴双光眼镜不但不会延缓近视发展,而且会起到副作用。因此,双光眼镜并不适给青少年控制近视使用,只有少部分特殊患者才需要配戴双光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