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传输速度是多少啊 ,就是人的眼睛看到这个事物到做出反应的时间?
视网膜光电转化~视神经是通过生物电来进行传导的,理论上应该和光速接近,≈30万公里/秒。眼睛看到物体的反应时间,也就是物体到脑的距离÷30万公里/秒。假设物体距离脑3m,那么脑收到这个物体的信号只需要十亿分之一秒。但是人眼视细胞感受光,是靠感光色素,感光色素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人眼会有0.1~0.4秒的视觉暂留,这段时间内,视神经对物体的影像不会改变,这大大延缓了眼睛的反应时间与大脑的强悍运算解码信息的速率。大脑超强的运算解码速率完全胜过视神经传导信息的总和。
★人类大脑的记忆空间和运算能力有多强?
尽管现在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变得相当强大,但仍然无法与人脑匹敌。当然,经过专门编程以执行诸如下棋之类的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程序可以胜过人脑,但是当我们按人脑整体的能力来衡量计算机时,计算机的能力几乎不值一提。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计算机的“强”只在于将“有限”的计算能力用于执行相对简单重复和单一的任务,而人脑的强在于将复杂而强悍的计算力用以执行多方面复杂的任务,并将所有任务的结果持续综合。
2.在过去的几年中,科学家们一直在以各种方式试图让超级计算机来模仿人脑的复杂性和原始处理能力。
3.根据生物学家的说法,人脑大约有900亿个神经细胞,而且每个神经细胞之间还通过数万亿个被称为“突触”的连接连接在一起。
4.总而言之,这种在大脑内部的精细连接系统提供了 数量庞大的“信号通路”,这种通路的数量甚至可能超过全宇宙所有原子的总数。
5.为了以数字化的方式对人脑的运作方式进行模拟,前些年,科学家曾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之一上运行的超过82,000个处理器模拟了人类正常大脑1秒钟的活动。
6.而近期的研究发现,人脑所能容纳的信息量是以前认为的10倍,这使得科学家们现在认为人脑的存储容量约为PB(1PB=1,024TB,1TB=1,024Gb)级别。
★而更让人觉得玄妙的是:人类目前仅使用了4%的大脑细胞,有96%的细胞处于终生休眠状态;宇宙中同样只仅发现了4%的物质,同样有96%的物质至今还不被人类所认知。
总结:眼睛与大脑是密不可分。谈视力必须要与大脑联系在一起。讲视力复健训练更要与大脑联系在一起。视力问题就是“眼睛与大脑”问题。
因此,视网膜光电转化~视神经是通过生物电来进行传导信息,理论上应该和光速接近。大脑强悍的运算解码速率胜过视神经传递信息总和。这就说明“视觉源头信息输入有多庞大”大脑超强的运算解码速率都完全胜过。
所以,生理视力复健输入只有“光”才胜任“生物电传导与大脑强悍的解码速率”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