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目视光要求训练师与被训者之间必要的守则:
1.仪器是(被训者与训练师)之间的桥梁,仪器又是训练工具,仪器是可被设定的,方法符合被训者症状才具备轴线训练效果,所以,一律以仪器必须对应被训者,及对应训练师的操作守则。
2.操作守则,又必须遵守神经支配肌肉的生理要件,所以,所有的守则要项,均须以生理须求要项制定。
3.受训者的视轴,必须与仪器视标移变的Y轴(视轴),同一水平高度。
⑴调整受训者的前额与下巴,永远与下巴托紧靠。
⑵调整仪器高度(升降台),或受训者座椅高度。
※若受训者的视轴,与仪器视标移变的Y轴(视轴),不同一个水平,则训练只达到(近点三联动),并未发挥(轴线训练)Y轴的效果。
4.受训者,如果左右眼的视轴,水平向偏离Y轴(轴线训练)
⑴视网膜视神经萎缩,光度很暗者,如青光眼管状视野,近盲者,没有坐标功能,失去方位感,因各种恶视力,习惯偏头者,小孩注意力不集中,或好动者,远弱或老人没有近视力,轴线训练配合近点三联动,视标移动促使眼球内外旋……使偏离的Y轴建构正常的运动轨迹。
⑵训练师务必处理凝视线偏离Y轴问题,否则,不仅没有(轴线训练效果),且连(近点三联动)的效果都不易发生,有可能让受训者误解根本没有视标,或他的视力什么都看不到,是无意义的训练。
※这个错,是训练师往往大意,且不自知,最后,很奇怪,怎么都不进步。
※切记,双眼永远向鼻侧看,因为要遵循内外旋的需求。
※管状视野者,或没有坐标功能没有方位感者,只要略偏,就找不到视标。找不到视标,不是让受训者自己找,而是只要视轴正确,尚须(等待近点高调节)需待时很长,有的须半小时以上,这点需理解。
⑶近盲者,单眼先救济光感,再依上述处理。
5.色淡、色弱者,若八岁前,须在近点救济色感。若八岁后须在近点待时,增加调节力,训练师须知道(待时)的必要性。
6.不等视者,优先处理劣势眼。
7.与其他项配套训练,训练师须先有定见,且须制订计划,依计划执行,依追踪验证修变计划。
8.坚守生理科学原则,不受任何违反学术道理的问题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