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脑在大脑中的地位:
间脑diencephalon由胚胎时的前脑泡发育而成,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由于大脑半球高度发展而掩盖了间脑的两侧和背面,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底。间脑中间有一窄腔即第三脑室,分隔间脑的左右部分。虽然间脑的体积不到中枢神经系统2%,但结构和功能却十分复杂,是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间脑可分为5个部分:
1、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2、后丘脑metathalamus、
3、上丘脑epithalamus、4、底丘脑subthalamus
5、下丘脑hypothalamus。
背侧丘脑又称丘脑:thalamus,由一对卵圆形的灰质团块组成,借丘脑间粘合相连,其前端突起称丘脑前结节,后端膨大称丘脑枕,背外侧面的外侧缘与端脑尾状核之间隔有终纹,内侧面有一自室间孔走向中脑水管的浅沟,称下丘脑沟hypothalamic sulcus,它是背侧丘脑与下丘脑的分界线。在大脑皮质不发达的鸟类,背侧丘脑是重要的高级感觉中枢,在人类其功能已降为皮质下感觉中枢,但仍有粗略的感觉,并伴有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绪。
后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后下方,中脑顶盖的上方,包括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和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属特异性中继核。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传导通路的纤维,发出纤维至颞叶的听觉中枢,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至枕叶的视觉中枢。
上丘脑位于间脑的背侧部与中脑顶盖前区相移行的部分,包括松果体pineal body、缰连合、缰三角、丘脑髓纹和后连合。松果体为内分泌腺,16岁以后,松果体钙化,可作为X线诊断颅内占位病变的定位标志。缰三角内有缰核,接受经丘脑髓纹内来自隔核等处的纤维,并发出纤维组成缰核脚间束投射至中脑脚间核,缰核被认为是边缘系统与中脑之间的中继站。
底丘脑位于间脑与中脑的过渡区,内含底丘脑核,与黑质、红核、苍白球间有密切的纤维联系,参与锥体外系的功能。人类一侧底丘脑核受损,可产生对侧肢体,尤其是上肢较为显著的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称半身舞蹈病或半身颤搐。
下丘脑位于背侧丘脑的下方,组成第三脑室侧壁的下半和底壁,上方借下丘脑沟与背侧丘脑分界,前端达室间孔,后端与中脑被盖相续。
下丘脑的功能 :
①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中心,它通过与垂体的密切联系,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融为一体,调节机体的内分泌活动。
②下丘脑也是皮质下自主神经活动高级中枢,涉及的功能极广泛,如它能把内脏活动和其它生理活动联系起来,对机体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等进行广泛的调节。
③下丘脑除通过神经通路接受有关信息外,还可直接通过血液接受有关信息(如体温、血液成份的变化等),能有效地实现其调节功能。
④下丘脑与边缘系统有密切联系,参与情绪行为的调节,如发怒和防御反应等。
⑤下丘脑与人类昼夜节律有关,具有调节机体昼夜节律的功能。
综上所述,间脑是属于丘脑系统,简称“丘系”。
所以视力复健促进丘脑介入是解决各类弱视问题及五官科神经复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