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觉的色觉新发现:
现代生理学的很多材料证明颜色视觉对立机制的存在。E.F.麦克尼科尔和M.L.沃巴斯特1960年刺激金鱼视网膜时发现,无论刺激落在神经节细胞感受野的什么位置,短波和长波刺激都会产生相反的效应。他们还发现神经节细胞中还存在着色觉的同心感受野,即某一波长的光刺激感受野中心引起兴奋作用,刺激外周则引起抑制作用;而其补色则相反,在感受野中心引起抑制作用,在外周引起兴奋作用。
R.L.德瓦卢斯等人1968年研究短尾猴外侧膝状核细胞的反应特点时发现,大约有75%细胞对颜色有反应。不同波长的光刺激视网膜时细胞放电率的变化不同,例如,红光刺激时放电率增加,而绿光刺激时放电率减少(日常行车指示红灯停、绿灯行;视觉刺激红光居多,绿色养眼回归自然的感觉)。
根据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外侧膝状核细胞对白光和颜色光的反应,可以区分出一种对白光反应的细胞和4种对颜色有相互颉颃反应的细胞。
第1种是600~680纳米的红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波长短于590纳米的绿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的细胞(+R-G);
第2种是作用相反的,红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而绿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G-R);
第3种是光谱蓝端的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而520~670纳米的黄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Y-B);
第4种是效应相反,即黄光使其产生抑制作用,蓝光使其产生兴奋作用的细胞(+B-Y)。
这4种起颉颃作用的感色细胞的发现支持了黑林的四色学说,但对三原色能产生光谱上的一切颜色这一事实则不能给予说明。
综上所述:根据色觉细胞对颜色的反应,是不同光的波长刺激视网膜细胞的光电转化,大脑皮质功能感觉、感受不同颜色的印迹、记忆与库存。因此大脑对五颜十色的光有记忆,对自然的白光没有记忆,只有视网膜光感细胞明暗的对比度(没有大脑的记忆)。
***亮目工程总结:大脑对有颜色的光与图像能产生记忆。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扩展对各类弱视眼遮盖是没有任何意义,遮盖只是提高差眼的利用率,视网膜对外界的白光只有强弱“明与暗”的感觉,没有任何记忆,所以遮盖可以挡住光照射,不应截住图像,因此遮盖不会提升视力。
我在这里提示,遮盖一定要有复健行为,遮盖一定要有训练条件,遮盖是有目的的遮盖(比如看电视可以遮盖,读书写字可以遮盖)训练可以遮盖。自然生活没必要遮盖,遮盖也不会提升视力(医院还是传统弱视的弱视遮盖)我讲的是现实科学,没有任何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