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屈光矫正与视力复健训练:
传统屈光矫正是任何伴有屈光不正的弱视治疗的第一步,对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其调节能力较强,应采用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方能得到准确度数,通常使用短效睫状肌麻痹剂,如0.5%或1%托吡卡胺滴眼液或硫酸环戊通滴眼液,10~15分钟点眼1次,共点用3次后再行检影验光。3岁以下调节能力较强的儿童和合并内斜视的弱视患儿,需充分麻痹睫状肌后验光,此时应使用长效睫状肌麻痹剂如0.5%~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每日2~3次,连续使用3~5 日使其调节充分放松后,再行检影验光(视力复健科学是反对散瞳验光,散瞳验光对孩子眼球生理发育影响多大需慎用,散瞳验光对检查视力没有任何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斜视,其屈光矫正的原则也不尽相同。
人眼的屈光发展是一个正视化的过程。人的眼睛出生时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性远视的度数逐渐降低,向着屈光度为零的方向发展,这一过程被称为正视化过程。如果人眼达到正视后,再随着生长发育屈光度继续向近视的方向发展,则被称为近视化过程。所以儿童的屈光矫正与成人不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应考虑减去其年龄对应的生理性远视度数。一般3岁及以下减去+2.00DS左右,4~5岁减去+1.50DS左右,5~6岁减去 +1.00DS 左右。
屈光引发的斜视,训练即可改善眼睛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