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度察觉(detection)训练:
介绍-对比敏感度,通常指的就是空间对比敏感度,它定义为对不同空间频率上不同对比度的正弦光栅,视觉系统能察觉的对比度阈值的倒数。对于弱视患者,普遍认为其对比敏感度降低,而且在中、高空间频率尤为显著,而且对比敏感度降低的程度与弱视程度程正相关。
对比度察觉的知觉训练利用正弦光栅作为视觉刺激(图),采用二项迫选法的模式,通常空间频率固定在截止频率(对比敏感度曲线中,对比度阈值为0.5时的空间频率),改变对比度来进行训练;也有在全空间频率下利用反复的对比敏感度检测任务来进行。
周逸峰等老师把23名成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分为3组进行弱视眼的对比度检测任务,其中组1在截止频率进行训练,组2在全空间频率下反复检测对比敏感度,组3不接受任何训练,结果发现组1和组2训练后的视力和对比敏感度都提高,组3没有变化,而且组1可以传递到对侧眼而组2不能,这证明在截止频率附近的对比度察觉训练与在所有空间频率上的反复对比敏感度检测训练相比,前者更优。Hou等对9名弱视患者进行了10天的对比度察觉训练,结果发现不仅对比敏感度、视力得到提高,而且正弦光栅的运动识别能力也得到提高。
那么,弱视与正常人的对比度察觉知觉学习的幅度和迁移性有什么不同呢?针对这个问题,黄昌兵等对弱视患者和正常受试者进行了截止频率上的对比度察觉训练,结果发现两者的学习速率基本相同,但弱视患者迁移到对侧眼和其他频率的能力更强,这意味着弱视者的大脑皮质比正常人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综上所述:对比度空间视觉刺激训练,是在视觉训练利用正弦光栅作为视觉刺激(图)的反应视敏感度的提升,改善弱视,有(静态刺激与动态刺激)两种,效果有限。
视力复健训练,符合眼球生理属性,包括(空间与时间、运动与频率、光波与脉冲、细胞与神经、大脑与支配、功能与眼球器官),顺应眼球生理的动态训练,改善视觉提升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