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不足也与双眼视问题相关(视光学):
1.在临床上会碰到调节不足的患者表现出内隐斜。可能的解释是,调节不足看近模糊或不舒适时会动用额外的神经支配来调动更多的调节,这些调节会带动调节性的集合,从而导致眼睛出现内隐斜。
2.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假性集合不足实为调节不足。在这种案例中,患者看近时动用的调节功能少,产生的调节性集合不足,所需要的融像能力更多,当聚散系统不能补偿时,就会出现症状。
调节过度的患者在视光检查过程中难以通过所有需要放松调节的项目,所有使用到正透镜的检查都会出现结果偏低,但在确认调节过度时,我们需要先分析双眼视功能数据是否异常:
1.出现近距内隐斜,负融像性聚散功能相关指标(近距 BI,PRA,BAF负镜)低,可能是集合过度,但如果负融像性聚散功能指标正常,就需要分析调节组参数,如AMP正常,MAF 和 BAF 正镜通过困难,NRA 低,动态检影为负值,可认为是调节过度。
2.调节过度常继发于集合不足。在很多案例中,调节功能异常继发于集合问题。集合不足患者常有集合近点远移,近距外隐斜和正融像性聚散功能下降,有些患者会通过过度的调节刺激调节性集合补偿不足的正融像性聚散功能,如果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调节过度。
调节灵敏度不足的患者,表现为 AMP 正常,但 MAF 和 BAF 正负镜片都通过困难或无法通过,并且 PRA 和 NRA 都有所下降。
综上所述:调节灵敏度不足,视光学采取(屈光矫正、附加镜片)处理调节不足与双眼视问题,但是光学镜片补偿调节灵敏度不足是有限的,因为眼球器官是活生生的具有生命力肌肉组织,镜片补偿是不能满足眼球生理的视觉系统与视动系统需求的。所以屈光矫正只解决两个问题(屈光问题与视路问题),没有解决眼球生理问题。
生理复健科学:对调节灵敏度不足的患者,眼球生理复健训练,视觉刺激。(传统的-对属于假性集合不足患者,已嘱咐做BRCOK线与翻转拍训练,后期训练视情况而定)。
视力复健训练,是非接触性生理训练,是遵循眼球生理属性的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