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功能异常处理方法(视光学)屈光矫正、附加镜片:
一、屈光矫正
调节疲劳会继发于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例如远视和散光。假设一个患者有 3D 的远视,40cm 视近工作还需要刺激 2.50D 调节,总共需要 5.5D 调节。使用这些调节引起的肌肉疲劳会导致相关的症状。低度数的散光和屈光参差通过使调节上下波动来获得清晰的视力,也会导致调节疲劳。所以矫正屈光不正是首先要处理的,在任何训练之前都是需要首先考虑的。
(远视是属于眼球生理性的视力问题‘眼球的发育增长会逐渐改善’,远视无论看远看近都要动用调节,为了补偿调节,视光学利用眼外附加镜片,避免过度调节产生的调节疲劳)。
二、附加镜片
如果在检查指标中出现低 PRA,调节灵敏度检查中负镜片通过困难,低调节幅度,动态检影发现调节滞后值偏高。这些指标都提示这个患者可以使用附加正镜片帮助近距阅读(老花现象)。
偶尔有些近视患者在第一次配镜或者度数变化较大时会出现看近不舒适症状,这样的患者近距可能会有内隐斜,如果检查结果表明有调节不足,双光镜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适合又近视,又老花附加配镜)。
对于器质性原因导致的调节不足,甚至调节麻痹,可以附加正镜片。然而,有些病例的调节麻痹是暂时性的,附加正镜片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法,当原发病不能消除,且病情稳定不会恶化,正镜片度数才会稳定下来。(对于器质性病变是医院在药物治疗之后)也可以尝试进行视觉训练。
调节不平衡继发于器质性病变,首选使用正镜片附加,有些病例需要考虑双眼使用不同的附加度数。
终上所述:视光学附加镜片补偿调节功能异常是有局限的,有的补偿效果也不理想。这个光学镜片补偿办法统称(屈光矫正)。
注解:因为眼的调节是“视觉刺激神经与眼肌组织的眼球生理的连锁反应协调运动,是生理范畴”。镜片补偿只解决了屈光问题与视路问题,没有解决眼球生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