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眼、远视眼和近视眼(眼常见缺陷),眼生理检测:
1、视觉功能的测试
为了精准地评估视力,对正常视力者可选用Snellen (快速)卡片或类似卡片测试;对那些视力较低的患者,可选用数指和辨别指动的方法测试;对于明显视力低下的患者,则选用光感知和投影的方法测试;对光感暗淡患者,可以直接用点燃的蜡烛1米处测试。近视力测试选用(阅读阈)阅读标准卡片的方法。
2、视野图表
视野测量用于确定视觉区域。每只眼的视野(单眼视野)的判断是通过排除的方法来确定盲点或其他视觉传导通路存在缺陷(见视觉通路部分的临床相关性讨论)。正常情况下,双眼视野有重叠区域(可以双手伸直,与身体平行展开180°,如果双眼余光能看到双手,说明双眼视野180°。如果看不到,双手内收看到为止,说明双眼视野小于180°)。
一、视觉通路
1、解剖学
视觉通路是从视网膜通过视神经,最终达到大脑视觉中枢枕叶皮质。由于视觉通路比较长,使得其容易在多个节点受损害。临床视光师必须掌握视觉通路的解剖,因为它有助于分析、判断异常在视觉通路上的位置。
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层约100万个轴突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纤维穿过巩膜的筛板,然后通过骨性视神经管形成 视神经交叉。来自视网膜鼻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交叉,而来自颞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不交叉。
2、视通路
来自左侧视网膜颞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与来自右侧视网膜鼻侧半的交叉纤维在视交叉后组成 左视束。由于眼视觉通路解剖结构的特点,即这两个左、右一半的视网膜接收视觉信息为视野的一半。这个解剖使得左半球接受对侧(右)一半视野视觉信息,反之亦然。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通过视神经交叉,形成 视束,到达外侧膝状体(又称外侧膝状体核)以及上丘。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是位于丘脑的视觉与听觉有关的重要的中继核。
每个外侧膝状体核有一个六层结构,每一层在视觉处理上有不同的功能。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大细胞、小细胞传入的信号齐聚在外侧膝状体中的不同层次。视神经束未交叉纤维终止在1层、4层和6层,而交叉纤维终止在2层、3层和5层。
视束轴突以一个高度有组织的方式终止,它们的突触末梢组织形成一个类似拷贝的视网膜几何形状(视网膜拓扑图) (在外侧膝状体上视野的中心部分有一个相对较大比例,可能在此提供更大的视觉分辨率或灵敏度)。在外侧膝状体通常对神经元的接受区域有一个“打开”中心伴随一个“关闭”中心,反之亦然。
从每个外侧膝状体,轴突组成视放射传导到同则的枕叶距状裂皮质。因此,每个视网膜的右半侧(对应的视野的左半侧)视觉纤维通过视放射会投射到右枕叶,反之亦然。
膝距束纤维(视放射)会将从外侧膝状体携带的冲动传到视觉皮质。Meyer (迈耶)环路是围绕侧脑室的膝距束纤维,通过颞叶向前进入距状裂。Meyer环路传导的视放射纤维代表对侧视野上面的部分。在视觉皮质,中心视野有一个更广泛的投影面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形成的视神经束除了投射到外侧膝状体外,还终止于中脑的上丘,形成另一个视网膜拓扑图。 上丘也接受来自视觉皮质的投射纤维。上丘利用视觉反射,通过顶盖脊髓束协调头部、颈部的运动。
传入的视神经束,还可以连接顶盖前区的副交感神经核Edinger-Westphal核(动眼神经核的一部分),这些副交感神经元轴突进入动眼神经并终止于眼球的睫状神经节,节后的神经元位于睫状神经节内,支配虹膜括约肌。
这个环路的神经元负责瞳孔对光反射,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可出现瞳孔收缩。两侧的视神经束均与Edinger-Westphal核连接,这样,当光线照射眼时,不仅会使同侧眼瞳孔收缩(直接对光反射),还会使对侧眼瞳孔收缩(间接对光反射)。
综上所述:
眼视力检测分几个部分1、首先眼球的生理发育“偏小(远视)与超大(近视),眼位(斜视)”及眼内肌肉组织的发育(不正常都将影响视力);2、眼体表屈光“角膜(球面有问题会先天性散光);房水(排泄不畅眼压增高);晶状体(调节退化会发生老花眼,严重失调会形成白内障);玻璃体(如果高度近视会造成玻璃体液化,产生飞蚊症)”;这是眼的屈光元件的折射功能对应,如果其中有任何问题都会影响视觉。3、视网膜“感光系统(感受眼外明暗功能);光合作用(视网膜内的细胞因光刺激而活泼);光电转换(视网膜各个细胞特有的光能转换放电信息);视网膜是视觉信息的加工厂,是眼外物象的总输入窗口,是一切坐标功能的总汇点”,没有良好的视网膜就没有良好的视力。4、视神经“全长约42~47mm,途经诸多神经单元”,如果其中任何一段神经有为题,都会影响视力。5、神经支配“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起源中脑),外展神经(起源脑桥),副交感神经(中脑动眼神经复核),交感神经(中枢部位于脊髓颈部纤维)”。6、枕叶皮质“距状沟周围层与各个脑区协调分工整合的视觉认知”,这就叫脑内视力。所以做视力服务的包括配镜不是那么简单的,我希望上述的分享能给视力服务者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