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皮质
一、解剖学
视觉信息从外侧膝状体通过有髓鞘的轴突形成的视放射传递到视觉皮质。多个视网膜拓扑图会在视觉皮质上呈现。主视觉皮质传入的是主要视觉信号。
然而,在对视觉有反应的皮质神经元至少有6个部分,分布在枕叶皮质区和顶叶皮质区,形成独立的视觉区域,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视网膜图。功能性磁共振图像显示用图案的刺激会激活视觉皮质。(如光与图像输入)。
1、功能磁共振成像示激活的视觉皮质
当视野的左半部分受到刺激,视觉皮质的右侧被激活,反之亦然。
如遮盖训练:“遮盖右眼,刺激训练左眼(来自视网膜鼻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交叉,而来自颞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不交叉。也就是说刺激训练左眼,来自视网膜鼻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交叉到右侧膝状体,而来自颞侧半的视神经纤维不交叉到左侧膝状体。来自颞侧半未交叉纤维终止在左侧(外侧膝状体核)1层、4层和6层,而来自鼻侧半交叉纤维终止在右侧(外侧膝状体核)2层、3层和5层。”从每个外侧膝状体,轴突组成视放射传导到同则的枕叶距状裂皮质。因此,每个视网膜的右半侧(对应的视野的左半侧)视觉纤维通过视放射会投射到右枕叶,反之亦然。因此单眼训练,都会发生间接与直接的神经对应性刺激,激活对应的神经区域,所以(训练单眼等于训练双眼),已经在临床实践得到证实。
二、初级视觉皮质
初级视觉皮质(又称距状皮质,位于17区或V1)位于枕叶内侧面,距状裂的上方和下方。由于在组织学上,它在第IV层包含一个浅色的横向条纹(对应于含有有髓纤维的白质),因此,这个大脑皮质区域又称为 纹状皮质。
当染色的线粒体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在浅层(17区2层和3层)可见富酶区域(称为团状区域) 和贫酶区。在17层的浅层区域,携带颜色信息的小细胞将信息传入富酶区,将与形状有关的信息传入贫酶区。大细胞则将与运动、深度有关的信息输入更深层次的纹状皮质(初级视觉皮质具有分辨颜色,跟踪、运动、方向、定位、轮廓、距离等诸多判断的视觉认知功能)。
三、视觉联合(外层纹状体)皮质
除了初级视觉皮质外,还有其他几个以初级视觉皮质为中心向外同心圆扩展的视觉区域(18区和19区) ,这些区域也被称为 外层纹状体皮质或 视觉联合皮质。
两个独立的视网膜拓扑图位于18区(V2和V3), 3个视网膜拓扑图位于19区(V3A, V4和V5)。V2包含由贫色条纹隔开的富色条纹。持续的多种平行视觉信息处理途径,使大细胞输入信号集中在密集的纹状区,而小细胞输入信号的处理在间隔纹状区和V2的稀疏纹状区。
还有一种称为 MT的视觉区域,位于颞上沟的后部。这种视觉区域接收并分析关于视觉刺激信息的位置,而不是其形状或颜色。MT区不能提供是什么样刺激的信息,但能提供刺激位置的信息。
四、组织学
初级视觉皮质包含6层。它的第Ⅳ层含有一行有髓纤维。第V层的星状细胞接收来自外侧膝状体核的信息。第V层的锥体细胞投射至上丘。第VI层的细胞将来自外侧膝状体核的信号再投射回去。
五、生理学
正如前面提到的,有一个有序的视野图(又称视网膜拓扑图)对应多个部分的视觉皮质。视网膜黄斑部分的投影比例在这些图上放大,是为了保证中心视野视觉细节敏感性增加。在视觉皮质的简单细胞,有一个含“打开”或“关闭”中心的接受区,形似矩形,有特定的取向,两侧是互补的区域。
综上所述:
生理视力复健科学眼外源头输入,经过复杂的处理,视觉信息从视网膜细胞传递到初级视觉皮质。也是视网膜光电转换生物电能,刺激神经辐射诸多神经单元,激活大脑区域功能整合视觉认知,形成脑内视力。这就是“视觉激活大脑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