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发育规律—视觉 :
眼睛是视觉器官,视网膜是对光波感受的接收器。外界物体所反射来的光,通过眼球的透明体、角膜、水晶体、玻璃体进入视网膜,视网膜接受刺激后,通过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区,便产生了视觉。
视觉的作用系指个体对于视觉刺激物如实物、图形、色彩等辨别、组合与认知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是生活的必备能力。
1、视觉的接受能力,即用视觉来感知刺激物意义的能力。
2、视觉联合的能力,即用视觉来组合概念的能力。
3、视觉构成能力,即看到某一整体的局部刺激而推知整体的能力。
4、视觉序列记忆能力,即视觉顺序的记忆能力。
5、视觉评测与训练中常规的内容有:手眼协调、形象与背景、形状的稳定、空间位置和空间关系等。
视觉是通过视觉系统的外周感觉器官(眼)接受外界环境中一定波长范围内的电磁波刺激,经中枢有关部分进行编码加工和分析后获得的主观感觉。人所感知的外界信息有95%来自视觉。通过视觉,人和动物感知外界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动静,获得对机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种信息,视觉是人和动物非常重要的感觉。
视觉发展史(12岁每):
★0-3个月: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到0.1,可看到30厘米以内近距离的物体,喜欢注视人的脸孔,对亮与暗的视觉反差很敏感,移动中的物体能吸引其注意。
★3个月:眼睛看远、看近的调节力发展完成。
★4个月:双眼对焦产生立体感。对光谱的感觉度已接近成人的水准,能看出红、蓝、绿、黄等四大类别色彩。
★5个月:视力进展到0.3。
★1岁:视觉对比的敏感度达到成人的水平。
★3岁:视力达到1.0。
★5岁:眼球灵活运转能力达到成人水准。
★7-11岁:视觉追踪能力随阅读而发展。
6、视觉的应用:
视觉动作整合发展即一般所谓的“手眼协调”
手部精细动作:如生活自理、涂鸦、用笔。
7、书写绘图:仿绘、走迷宫、拼图等。
视觉分析技巧针对视觉信息进行处理
8、图形分析:图形认知、图形区分、图形恒存、主题背景分析、综观整体形象。
9、视觉记忆:图像、抽象符号记忆、瞬间记忆、短期记忆、顺序记忆、长期记忆。
10、视觉专注力:过滤、选择、组织、转移。
空间感分辨自己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关系:
★5~6岁:分辨自己的左右相对关系。
★6~7岁:分辨对面人的左右。
★7~12岁:分辨外界物体的左右相对关系。
视觉失调现象:
有效改善孩子眼神不聚焦,喜欢斜眼看东西,改善长时间看动画片、玩手机、iPad、电动玩具,却无法长时间看书现象,阅读时容易跳字、跳行,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把数或字写颠倒,例如:把9写成6,把“朋友”写成“友朋”,常抄错题抄漏题......
总结:
我们依据儿童的视觉发展规律,结合目前的课业学习与电子产品的日常化用眼习惯,我们在眼球生理视力检查中,综合参照上述视觉发育的具体划分,同年龄结合分析视觉的形成与不良反应的视觉症状。视觉检测从眼睛的源头视网膜输入对应大脑各个脑区与神经传导系统来全面的分析影响视力的异常因素(视觉分析12岁之前)。这对我们生理视力复健训练方法输入具有参考意义。
我用文房四宝指导视力复健,越来越接近实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