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的光合作用------
光波在眼内的传导途径-光线进入瞳孔、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然后感光细胞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神经中枢,产生视觉。
光波,通常是指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可见光通常是指频率范围在3、9乘10的14次方至7、5乘10的14次方赫兹之间的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约为400至760纳米。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乘108米每秒,是自然界中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光波是横波,其中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彼此相互垂直,并且都与传播方向垂直。
眼是一个可以感知光线的器官。最简单的眼睛结构可以探测周围环境的明暗,更复杂的眼睛结构可以提供视觉。复眼通常在节肢动物中发现,通常有很多简单的小眼面组成,并产生一个影像。在很多脊椎动物和一些软体动物中,眼睛通过把光投射到对光敏感的视网膜成像,在那里,光线被接受并转化成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递到脑部。
视网膜为眼球壁最内层较薄、透明神经组织,与颅内神经组织相关。视网膜功能主要是光接收器,视网膜上有较多光学细胞,此类细胞能够接受光学信号。如视物时,物体通过角膜、晶状体焦点落于视网膜光接收器上。当收到信号以后,将信号整合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大脑有视皮质中心,通过视皮质中心综合分析形成物象,即可看清外界物体。
但当视网膜受损伤与异常时,此功能可能减退或消失,导致视物模糊甚至出现失明现象。
总结:
因为不同的视锥细胞对不同能量光的感知度不同,有一些视锥细胞对那些波长很长和能量很低的光很敏感,还有一些视锥细胞对波长短、能量高的光更敏感。当光照射到我们的眼睛的时候,每一个视锥细胞能测量到多少能量,就标志着我们大脑能接收到什么颜色(视网膜对应大脑皮层)。
日常我们看见的彩虹,事实上就是可见光根据本身能量的排序而形成的。在彩虹的最上边是我们看到的低能量的红光,另外一边则是能量较高、我们所看到的蓝光。如果光照着我们,那就有我们视网膜无法识别的能量,我们就不可能看见它。波长太短或者能量太高的光波会在它到达视网膜之前,被眼睛的表面吸收;而那些波长很长的光波,根本没有能够刺激我们视网膜足够的能量。
总结:
视网膜是眼球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视网膜本身是一个神经组织,神经组织和脑组织是连接在一起的。
视网膜,又称为外周脑,从起源来说与大脑相同,是与外界有直接联系的部分。从组织上来讲,包括十层细胞,它们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细胞网络,具有初步的信息处理功能。
生理视力复健:源头输入-依据人眼可见光,360至760纳米的不同光波设计多色光“彩虹训练软件,称为光动力”,刺激视网膜细胞活泼相互联络整理完成视觉初步信息,激活视神经冲动传导至外侧膝状体分层扫描强化视网膜视觉信息,经视辐射分类投射各脑区分工整理,主要的视觉信息传递在距状沟枕叶皮质。
这就是”视觉激活大脑神经”原理,因为视网膜与大脑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