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系统生理平衡机制:
1、为什么会出现眩晕呢?
原来啊,在人类的内耳迷路中有感受平衡的前庭器官,包括有:水平半规管、上半规管、后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是感知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水平半规管检测头部围绕垂直轴(在横向平面中)的旋转运动,如向左右看动作;
上半规管检测头部围绕横轴(在矢状平面中)的旋转运动,如点头样动作;
后半规管检测头部围绕左右(前)轴(在冠状平面中)的旋转运动;如移动头部触摸肩膀动作。椭圆囊感受水平加速度,球囊感受垂直加速度。
2、眩晕怎么造成的呢?
造成眩晕的原因要从平衡的维持机制说起, 平衡维持机制包括:信息输入—中枢整合—运动控制。
当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包括正、负加速度)会刺激三个半规管或椭圆囊、球囊中的感受细胞,产生神经冲动即前庭感觉。前庭感觉与视觉、本体感觉一起向大脑皮层进行信息输入,使我们清楚身体所处的状态及与空间的关系,传入信息经中枢整合后,引起相应的感受和其他效应,产生运动控制,维持我们身体的平衡。
眩晕是因信息输入缺失或不准确,造成人与周围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层中的反应失真,使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即实际上患者自身或是外界的物体并没有发生运动,但患者却感觉到自身在动或者周围物体、环境在旋转、左右摇晃或倒置。
3、眩晕都是内耳异常造成的吗?
眩晕并不全是因为内耳异常造成的,根据发因和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
4、得了眩晕怎么办?
眩晕康复帮助您(摇头固视-交替固视)!
(1)眩晕康复包括:前庭康复、视觉冲突性康复和本体觉促进康复。
(2)前庭康复包括:外周性康复、中枢性康复、替代性康复。
★生理视力复健:
“依据前庭系统、小脑系统、视觉系统、本体感觉系统”设计输入训练方法。
一、外周性康复
适用于单侧外周性前庭受损,目的是促进前庭代偿出现。
1.摇头固视:头上下、左右移动时,眼固视前方中心静止的视靶。
2.交替固视:头在前方两个静止视靶间转动,眼交替固视视靶并与头动方向一致。
3.分离固视:前方置两个静止视靶,眼固视抵达一个视靶后再动头,接着眼再移固视抵达另一视靶再动头。
4.反向固视:眼随一个移动视靶转动,头向视靶相反方向移动。
二、中枢性康复
适用于前庭中枢功能障碍表现的前庭功能亢进患者,目的是恢复正常的 前庭—眼反射(VOR)。
1.VOR抑制:头随一个移动视靶移动,眼固视移动视靶与头同方向移动。
2.反扫视:头在两个静止视靶间不动,眼注视与示意视靶相反的视靶。
3.记忆VOR:头眼同时对准中心静止视靶,然后闭目,头转向一侧,眼不随头动,固视记忆中视靶位置。然后再睁开眼,看看眼睛是否还在视靶上,偏离多少。
4.记忆扫视:头眼同时对准非中心静止视靶,记住后闭目,头眼同时转向正中位,头不动,眼扫视记忆中的视靶。然后再睁开眼,看看眼睛是否在视靶上,偏离多少。
三、替代性康复
适用于双侧前庭受损患者,促进代偿出现。
1.反射性扫视:头不动,眼快速交替固视两个静止的视靶。
2.颈眼反射:前方置两个静止视靶,转颈头对准一个视靶,眼随后跟进固视同一视靶,再转颈头对准另一个视靶,眼随后跟进固视。
四、视觉强化性康复
适用于视觉信息与其他感觉信息冲突导致的眩晕、头晕和不稳的患者。
在持续性运动性视觉背景中,通过头眼协同固视中心视靶或多个视靶,增强VOR反应和视-前庭交互反应能力。
五、本体觉促进康复
适用于本体感觉减退、平衡协调控制能力受损患者,目的是调动中枢神经系统的代偿能力,促进运动控制。
★生复健输入康复的方法有很多,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相信根据科学的检测评估和眩晕分类,使用如上不同的康复方法,患者可摆脱天旋地转,眩晕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