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导三级神经各位于何处:
★第1级神经元为视网膜的双极细胞,其周围与形成视觉感受器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形成突触,中枢与节细胞形成突触。
★第2级神经元是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乳头)处集合向后穿巩膜形成视神经。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外侧膝状体内,它们发出的轴突组成视辐射,经内囊后肢,终止于大脑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视区)。
传导具体路径: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节细胞的轴突在神经盘处集合形成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颅腔→视交叉→视束→在视交叉处视神经纤维作不全交叉,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来自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
视束纤维绕过大脑脚,多数纤维止于外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细胞→视辐射(经内囊后脚) →枕叶距状沟上、下的皮质(视觉中枢)。
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组成四叠体的上丘臂至上丘和顶盖前区。顶盖前区发出纤维到两侧EW核,再经动眼神经至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至瞳孔括约肌,完成瞳孔对光反射。由上丘发出纤维参加顶盖脊髓束,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支配颈部等肌肉,完成视反射。
综上所述:光反射与视觉传导径路,是分道而行的。
★视觉传导径路,是指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视觉通路。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经外侧膝状体分类投射各个相关脑区,主要视觉终止枕叶(视觉中枢)。
★光反射径路,经视束中有少数纤维组成四叠体的上丘臂至上丘和顶盖前区(光反射中枢)。
总结-瞳孔反射:
光线入眼引起瞳孔缩小,称光反射。分直接、间接光反射两种。以光照一眼,引起被照眼瞳孔缩小称直接光反射。光照一眼,引起另眼瞳孔同时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一、光反射经路分传入和传出经路:
(1)传入经路:光照一眼后,除引起视觉冲动外,也同时引起光反射传入纤维的冲动。开始光反射纤维和视觉纤维伴行入颅,经视交叉时一部分纤维交叉到对侧视束,另一部分纤维不交叉进入同侧视束。当接近外侧膝状体时,光反射传入纤维离开视束,经四叠体上丘臂进入中脑顶盖前区,终止于顶盖前核。在核内交换神经元后,一部份纤维绕过大脑导水管,与同侧缩瞳核(Eolinger—Westphal核,简称E—W核)相联系;另一部份纤维经后联合交叉到对侧,与对侧的缩瞳核联系。
(2)传出经路:光反射的传出纤维由两侧的E—W核发出,随同动眼神经入眶,终止于睫状神经节 。在节 内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 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进入眼球,止于瞳孔括约肌,引起两眼同时缩瞳。间接光反射得以完成,是由于传入纤维在后联合处有纤维互相交叉,使每侧的E—W核包含有两眼传入的冲动之故。
二、近反射:
当两眼同时注视一个近处目标时,两眼同时产生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调节)及两眼向内侧集合运动,这三种联合反射称为近反射。其目的是使外界物体成像清晰并投射在两眼的黄斑上。近反射的管辖为中枢性,主要由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来完成。婴儿无近反射现象。
★近反射的传入途径,尚未确切肯定,一般认为:
(1)调节作用是通过大脑皮质来完成的,其传入途径与视路相同。传出纤维发自纹状周围区,经枕叶—中脑束分别到达两侧动眼神经缩瞳核和两侧动眼神经的内直肌核。由缩瞳核发出的纤维随动眼神经入眶达睫状神经节 ,经睫状短神经到达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司瞳孔缩小和晶体的调节作用。由内直肌核发出的纤维到达双眼内直肌,使两眼产生集合作用(辐辏作用)。
(2)集合反应:有人认为集合反应与调节作用不同,并不经过大脑皮质。传入途径,神经冲动可能起于两眼内直肌的本体感受,纤维经动眼神经到达脑干,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再发出短联系纤维至动眼神经核。传出纤维,自动眼神经核群中的内直肌核发出,分布于两眼内直肌,引起集合反应。近反射中的三种反应;缩瞳、调节、集合虽经常是同时发生,关系密切,但各自有其一定的独立性,因此三者也可能各自有其不同的反射通路。
生理视力复健:
根据光反射与视觉传导径路激活左、右脑半球神经区域,经胼胝体把两大脑半球对应部位联系起来,使大脑在功能上成为一个整体。对于两半球间的协调活动有重要作用。
视力复健设计输入训练“视觉激活大脑神经,视觉统合五官科神经”。因此,改善视觉生理问题,改善眼球生理症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