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组织结构与营养吸收途径(上)
眼睛是人观察客观事物的视觉器官,近似球形,位于眼眶内。眼球各组织的血供来自眼动脉,用以输送养分营养眼球。
一、眼球
(一)、眼球壁
1、外层:角膜(黑眼珠)、巩膜(白眼仁)
(1)角膜
眼睛前面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进入。心灵窗户,重要窗口。稍成椭圆形,直径: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厚度:中央0.5-0.55mm,周边1mm。
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对眼内组织起保护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纤维末梢,俗话说“眼睛容不得一粒沙子”,有非常敏锐的感觉。
近视眼手术中主要用激光切削角膜基质层(基质层占角膜总厚度的90%,500mm),将角膜切削成凹透镜原理。
(2)巩膜
巩膜由坚韧质密的胶原纤维组织构成,呈乳白色、不透明。
①外层组织:纤维膜,由坚韧致密的胶原纤维组织构成。前 1/6 为透明的角膜,后 5/6 为瓷白色不透明的巩膜。两者结合处称角巩膜缘。
②外层功能:主要起保护眼内组织、维持眼球外形和遮蔽多余光线的作用。
③营养途径:角膜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上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泪膜,内皮细胞的氧供来自房水。能量物质主要是葡萄糖,大部分通过内皮细胞从房水中获取,约10%由泪膜和角膜缘血管供给。
2、中层:葡萄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1)虹膜
虹膜位于角膜后方,不同种族的人,虹膜颜色不同,可呈现蓝眼睛、绿眼睛、棕眼睛。虹膜呈圆环形,是葡萄膜的最靠前部分,表面有辐射状皱褶,虹膜中央有一个直径约为3mm的圆孔,这个结构称为瞳孔(瞳仁),这是光线进入眼内的必经之路。
虹膜—瞳孔调节。瞳孔大小可根据光线的强弱自动变化,以调节进入眼睛的光线,类似照相机的光圈,在光线强的时候,瞳孔会变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而在光线暗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线。主要靠瞳孔调节,靠两种肌肉、两套神经调节。环形的瞳括约肌起缩小作用,由动眼神经中的副交感神经支配;放射状瞳孔开大肌由交感神经支配。相互配合,一张一缩,以适应不同的光线环境。
(2)睫状体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屈光力,参与调焦功能,生成房水。
(3)脉络膜
脉络膜: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组织,可营养眼内组织,调节维持眼压。
(4)中层组织:葡萄膜、血管膜、色素膜,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有眼球血库之称。
(5)中层功能:具有营养眼球,调节视力,维持眼压作用。
(6)营养途径:虹膜组织血管丰富所以其本身靠血管网吸收养分.而且睫状上皮细胞分泌和睫状突超滤过形成房水,使眼球其他结构能正常新陈代谢!脉络膜血管丰富,血容量大。所以其是靠血管网吸收养分。
3、内层:视网膜
(1)俗称眼底。照相机的感光底片。透明薄膜,因透见脉络膜和色素上皮关系呈橘红色。
(2)结构:①黄斑:位于视网膜后极部,无血管区;光感受器密集,有视锥细胞能感受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主要形成视力)。视觉检查一般检查的是反应黄斑区的视觉能力。②视乳头(视盘)无感光细胞,视觉纤维汇集处: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会导致视神经萎缩,视盘色苍白。
(3)内层组织:为眼球壁最内层。较薄、透明神经组织,与颅内神经组织相关。组织学上视网膜分为10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色素上皮层,视锥、视杆细胞层,外界膜,外颗粒层,外丛状层,内颗粒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4)内层功能:主要是光接收器,视网膜上有较多光学细胞,此类细胞能够接受光学信号。
(5)营养途径:其含有丰富血管网,故是靠血管网获得养分。
(二)眼内容物
1、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1)房水:房水是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它是由睫状突产
(2)晶状体:透明如双凸透镜,富有弹性,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具有一定的调节功能。
晶状体可随年龄增长或因外伤等发生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的形成。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就是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取出来,换上一个人造的透明晶体。
(3)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水(占99%)和胶质,胶质的主要结构成分是呈细纤维网支架的Ⅱ型胶原和交织于其间的透明质酸粘多糖。
(4)眼内容物功能:房水的量,可维持眼内压力。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与角膜等一起构成了眼的屈光间质,并且对视网膜和眼球壁起支撑作用,使视网膜与脉络膜相贴。
(5)眼内营养途径:房水循环途径是睫状突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所以房水营养了所流经的所有眼球结构。
提示:从事视力康复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要详细学习视觉器官(眼睛组织结构与营养吸收途径)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