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眼睛视力—视力好≠视觉好,你了解过视觉与视力的区别吗?
通常我们说到眼睛好坏,觉得只要视力好就是眼睛好,其实这种观点并不全面。衡量眼睛的好坏,主要是从“视力”和“视觉”两大方面功能来判断。
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的形态、大小及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人们平常所说的视力,一般指中心视力,1.0是视力正常的一个标准。
视觉指外界物体通过视觉器官反映到大脑皮质的视中枢所产生的光觉、色觉、形觉及双眼视觉。
一般人对眼睛功能的判断,往往只注意视力的好坏,而忽略了眼睛的一个更重要的功能——视觉功能。
视觉是人眼看物体时,对物体感知的过程,是人眼对于物体的理解、鉴别和处理的能力。如果双眼同时注视一个物体时,感知为单一物像的视觉过程,叫双眼视觉。
视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大脑对外界物体的感觉、领悟和记忆的80%依靠视觉系统,在学习中有85%的知识也是通过视觉系统完成的。而在向脑部传递信息的通道中,视觉占65%,视觉系统涉及很多眼部功能,远远超过让我们能看清物体的视力,如何共同运动双眼,如何聚焦,如何判断深度,如何感知周围情况,如何处理、储存、回忆信息等。
相较于视力,视觉有哪些主要功能呢?
1、功能概括
★识别功能:分析看到的物体是什么,离我们多远,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
★储存功能:把所看到的信息储存起来,待以后需要时以便恢复。
★对比功能:把收到的信息与已存的信息进行比较。
★派生出新事物:把新接收的信息和原储存的信息进行分析,派生出新的东西。
基于上述眼睛的视觉功能,就使得我们在用眼时不单单是“看见”,而是通过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事物来做出合理的判断,分析,甚至通过身体的其它器官,比如大脑衍生出更多的信息,又通过四肢进一步付诸行动,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双眼能同时感知外界物体的形状大小、长宽、高低、深径,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等,这就是双眼视觉。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就像近视有度数高低之分一样,双眼视觉也有级别参考。双眼视觉可分为三级:
2、视觉级别
★同时视:两眼能同时感知外界的物像。
★平面融像:使两眼在视网膜上的物像能融合为一,但无深径感觉。
★立体视觉:能产生三维空间的深径感觉。
视力与视觉,二者有密切关系,但又不是一回事,许多色盲人的视力却非常好。但人们的视力降低时往往也影响辨色力。高度近视、视神经萎缩等严重眼病时,也常常会同时出现视觉障碍。
另外,之前我们也介绍过三级视功能及三者的联系,在这里需要需要特别提醒读者, 这三级视功能,每升一级都需要前一级视功能的健全。 第一级视功能健全才能有第二级,第二级视功能健全也才能有第三极。
但是现实中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视力不够,或双眼视力相差太大,就没有实现二级视功能的条件,条件不够,二级视功能的形成就会受到影响。还有些可能先天性斜视或后天形成的斜弱视,达不到正常的融合范围,没有融合视(二级视功能),就没有实现三级视功能的条件。
视力和视觉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对于孩子的视力健康却没有年龄的区别,现如今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现视力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救护防控,减缓或阻断视力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总结:视力不等于视觉,视力只是视觉系统的一部分功能。
说到视力好不好,最多联想到的就是在同样的检查条件下,能不能看到视力表上更小的视标。它解决的是光学屈光系统的事,是一个光学的、物理的矫正。
视觉系统是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支撑、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的一条完整的系统。视觉症状不佳可以出现在以上任何一个结点。
为了更好的理解,借助照相机比喻眼睛,镜头不好、底片不好、图像转化功能不好都影响作品质量,同理,眼睛都屈光系统不好、视网膜不好、神经和大脑视觉中枢不好,最终都会影响到视觉成像。
如何才能知道视觉系统有没有问题,这就进行全面的眼球生理动态检测,评估视觉功能(不要抱怨为什么做这么多检查,因为复健师也不看到你的神经和大脑)。
除了检查视觉敏感度(视力)以外,还要进行屈光状态(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调节功能(眼睛对焦能力,包括能不能清晰对焦,能不能快速对焦,能不能持久对焦)、眼球运动控制能力(扫视和追随功能)、双眼协调(双眼同时视、是不是两只眼睛都看到东西最终合成一个图像)、眼球注视性质(是否存在弱视)、立体视力(三维视力)、视觉记忆(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的能力)、眼位检查(有没有斜视)、双眼不等像(两眼看到的东西是否等大)、静态屈光与动态视力检测等。我数了一下,一共有10多项,每一项里面还有不止一个检查结果,可见完整分析评估视觉健康也是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