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标视力知觉训练:
介绍游标视力也叫超锐度(hyperacuity),是视觉系统可分辨出的线条间的最小相对位置偏差的能力,它反映了视觉系统的空间定位能力。游标视力可通过一对水平线条最小可辨别的偏差量来测定,其值远大于视力值。正常人的游标视力在3~6弧秒,比正常视锥细胞的间距还小5~10倍,由于这个阈值小于感受器直径,所以被认为反映了大脑视觉皮层的处理。
杨必和刘陇黔等对116例受试者的右眼,检查其游标视力和黄斑色素密度并分析两者的关系,发现黄斑色素密度越高、游标视力越好,他们认为叶黄素可以在突触连接上有特别作用,并使信息传递在细胞间得到加强,从而提高游标视力这种高级精细的视功能。
Bondarko 等对 11 ~17 岁的学生检测其超锐度和视力,发现超锐度值超过了视力值的 1.25 ~4.1倍。 Cox 等对 38 名正常儿童和18 名弱视儿童的研究发现,斜视性弱视的游标视力下降,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游标视力与正常儿童相比没有差别。
但 Birch 和 Swanson 进一步对 53名弱视儿童测量其游标视力,结果发现对中度弱视而言斜视性弱视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游标视力有差异,对重度弱视而言两者没有差别,这个结果与 Cox 等的结果有差别,可能是 Cox 等的样本量不足造成。因此,Mckee等采集了大样本(359 名成人弱视,68名正常成人)的游标视力进行分析,发现斜视性弱视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游标视力显著下降,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游标视力与正常人没有差别。由于超锐度和视力的高度相关性,并且超锐度可以用于检测婴幼儿,所以有学者提出将径向变形超锐度( radial deformation hyperacuity)用于早期筛查小儿弱视。
综上所述:视觉超锐度训练(视觉辨识能力),反映了视觉系统的空间定位能力,由于这个阈值小于感受器直径,所以被认为反映了大脑视觉皮层的处理。
视力复健训练,不但提升 (视敏度),还有视觉空间定位,视觉时间反应、视觉对运动频率、都要符合眼球生理属性,适应眼调节的敏感反应,促进视觉神经传导功能,这就是视觉训练的运动刺激,激活眼球生理功能,完善视觉系统,提高大脑区域功能的支配作用,改善视觉提升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