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讲,外斜视物理训练的基本策略是从提高运动功能开始,再逐渐提高双眼融合功能,所以外斜视训练的第一步是提高自主集合功能,即使一些外斜视度数较大的患者也能在镜子面前利用自主性集合控制眼位,获得良好的外观。部分外斜视患者在眼球正位和斜位均表现出抑制,而部分患者正位时拥有融合功能,斜视时为抑制状态。许多大角度恒定性外斜视患者是没有集合功能的,要提高自主集合功能可以运用以下方法:通过负透镜过矫(正透镜欠矫)和近距离小视标有效刺激调节性集合功能,然后再在视近时稳定自主性集合功能。在训练的开始阶段,主要针对近距离的视标,待自主性集合功能稳定后,再将视标移向远处,逐步提高双眼注视稳定性,维持眼位正位。在患者拥有自主性集合功能,并且双眼能维持在正位的情况下训练感觉融像功能。训练感觉融像时首先需要消除异常视网膜对应,最初可应用周边视标,借助不甚准确的调节能力来刺激有限的融像性集合能力,然后再换为中心视标来训练精确的调节功能,以此刺激精确的融像性集合功能。(目前复健训练提高集合,首先是先促进调节带动集合,也可以利用内聚镜的功能效应训练提高集合)。
若患者拥有正常的视网膜对应功能,当患者不能控制眼位到正位时,会出现复视,此时应教会患者使用自主性集合功能迅速使眼位回到正位。若患者不出现复视,则提示有视网膜抑制,需要脱抑制训练,要求在眼球正位时消除所有抑制。(三觉输入训练或有意识的眼球追随转动训练,主要平衡六根眼外肌支配眼球器官的能力,归正眼位)。
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拥有良好稳定的双眼单视功能,因此需要有良好的调节性集合和融像性集合系统。精确的调节功能可以通过中央视标的大小来刺激,而融像性集合功能可以通过增加注视视差来确定。此时还需要矫正错误的调节-集合联动关系,可利用彩色圆圈和偏心环卡进行交叉融像训练,或者应用孔径训练仪。在融像性集合功能有一定提高之后,可以行生理性复视线珠、立体镜、矢量图训练,达到训练日标后,还需要在开阔的视野中稳定双眼视功能。(我们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出,眼球动态训练体系,彩虹动漫、多孔与小孔、拉视距等-----视觉刺激训练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其常规的训练步骤如下:
1.刺激调节性集合反应
2.教会患者运用自主性集合。
3.稳定自主性集合,控制眼位。
4.在正位时建立感觉融像。
5.教会患者在一眼发生外斜漂移时意识到复视
6.教会患者在外斜视间歇性发生时迅速运用自主性集合。
7.训练精准的调节反应。
8.训练精准的融像性集合反应。
9.在开放的视觉空间中稳定有效的双眼视功能。
视力复健科学:根据上述原理与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设计出“眼球生理动态训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