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偏振(红绿)图片改善调节功能(传统):
(一)目的
改善双眼聚散和调节灵活度。保持在不同的融像水平下的立体视觉,体会“小面近,大面远”的感觉。
(二)训练设备
1.偏振(红绿)眼镜、偏振(红绿)立体图。
2.双面镜+/-0.50、+/-100.+/-1.50、+/-2.00.+/-2.50
(三)适应证
调节和聚散训练达到一定要求,需要进行综合训练的患者
(四)训练步骤
1患者在屈光矫正基础上配戴偏振(红绿)眼镜、将偏振(红绿)立体图放置位于患者眼前40cm处。
2.建立融像,指导患者观察立体图中哪些位置凸出,是否有小环凸出或者大环凹进。
3.患者使用+/-050双面镜。通过+0.50镜片注视立体图,保持单一、清晰、立体的视标20秒。然后翻转双面镜,通过-0.50镜片注视立体图,保持20秒。
4.增加立体图的集合或发散需求,确保患者保持单一、清晰、立体的像,继续使用
+/-0.50双面镜,直至集合需求达到+25~ 偏振立体图
+30°,发散需求达到-12^。
5.询问患者在训练过程是否感受到“小而近,大而远”的感觉。若没有,要指导患者体会“小而近,大而远”的感觉。
6.当+/-0.50双面镜顺利完成时,使用+/-1.00双面镜。重复上述步骤。直至+/-2.50的双面镜能顺利完成。
(五)注意事项
1.当患者无法融像时,可以建议:暗示患者感觉视标在接近自己,或者退回上一个集合需求,重新建立融合。
2.训练过程中,患者必须保持视标单一、清晰、立体。
综上所述:配戴红、绿色滤光片于眼镜片上,会造成通过镜片的可见光减少,对于视力造成进一步影响,因此对于重度弱视患者,不适用此方法治疗,否则容易因视物困难造成安全事故。
眼球生理复健科学:我们根据可见光通常指波长范围为:390nm - 780nm 的电磁波。人眼可见范围为:312nm - 1050nm,波长为380—780nm的电磁波为可见光。可见光透过三棱镜可以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谱。
比如“近视的人眼轴比较长,根据光学成像原理,波长较长的光波更容易在视网膜成像,因此近视者更容易看见红外线”。 从理论上看是正确的,对于近视眼的人来说,红外线更容易在其视网膜上成像。
但是人眼是感知不到红外线的,因为人眼视网膜所能感受的波长范围为390--760nm。红外线(Infrared)是波长介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760纳米(nm)到1mm之间,比红光长的非可见光。
我们依据视网膜上的(光感器)感光细胞的光谱感受范围。我们根据《色度学》光颜色的匹配原理,设计出多色光彩虹训练软件,迎合近视眼的感光特性,适合弱视眼的视网膜的光合作用,辅助眼外的附加光学镜片,更充分的利用光学刺激视觉激活人体神经学,这就是“视觉统合五官科神经科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