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过度(案例):
患者22岁,会计师,主诉驾车或一天忙碌以后偶尔性视物模糊,有几天眼睛很累甚至不能晚上在家里看书读报。对于驾车不适,她强调在开车去上班时不明显,下班回家时会模糊。从事现工作才1年,逐渐感觉症状加重。一直定期眼部健康检查,均正常。最近体检身体状况良好,无用药史。
(一)检查结果
视力(远):OD10~;OS1.0
视力(近):OD10;OS 1.0。
主觉验光:OD-1.00DS,矫正视力10;OS-0.25DCx90,矫正视力 1.0。
调节幅度:OD10D;OS 10D。
动态检影:OD-0.50;OS-0.50
集合近点(NPC):2cm
眼位:0(视远);+2(视近)。
融像性聚散:视远(BI)x/6/3;视近(BO)10/20/9;视近(BI)4/16/12;视近(BO)18/25/16。
聚散灵敏度:12cpm。
梯度性AC/A:4:1。
计算性AC/A:6.8:1。
NRA/PRA:+1.25/-2.50。
单眼调节灵敏度:OD3cpm(正镜通过缓慢);OS5cpm(正镜通过缓慢)。
双眼调节灵敏度:5cpm(正镜不能通过)。
外眼及其他眼部健康检查:正常。
(二)案例分析
由于患者近距内隐斜,可以从负融像性聚散功能(NFV)参数开始分析,发现直接与间接反映NFV的参数都是足够的,然而分析调节相关参数时,发现凡是要放松调节的参数结果都偏低,MEM检影发现调节超前,在这些参数下支持诊断调节过度
另外患者的主诉是视远视力模糊,符合调节过度的特征。在一天的工作后,她的调节系统会处于痉挛状态,所以出现视远不清。需要甄别是否是集合不足继发的调节过度。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集合训练。
(三)处理
推荐进行调节训练,持续15次,为期3个月,训练计划如下:
1.第一阶段包括告知训练目的和要求;使训练者意识到训练过程中会出现的视觉反馈信息;感受和体验发散,看远和调节放松;锻炼近距负融像性聚散(NFV)的幅度;锻炼调节幅度和调节刺激与放松的能力。
选择镜片阅读(正镜片开始)、镜片排序,hart表训练调节功能,选择brock线进行
视远融像训练,可变矢量图进行BI方向训练。
训练终点为使用镜片阅读通过+2.00,看清20/30视标;通过可变矢量图达到发散15^。
2.第二阶段包括提高正融像性聚散(PFV)的幅度;提高正负融像性聚散(PFV NFV)灵敏度。
时 选择单眼、双眼训练反转拍,双眼浮球摆动训练等可以双眼同时训练的方法,同时进
近 行可变矢量图集合训练,以及裂隙尺集合/发散训练。
训练终点为单眼+2.00/-6.00使用20/30视标达到20cpm;双眼+2.00/-2.00使用20/30视标达到15cpm;裂隙尺训练完成发散7张,集合12张。
3.第三阶段需要进行视远负融像性聚散功能(NFV)幅度和灵敏度锻炼。
使用聚散训练设备配合+2.00/-2.00翻转拍进行调节与聚散的综合训练;使用救生圈卡或偏心圆卡等自由空间融像卡片进行融像并前后左右移动进行扫视与聚散功能综合训练。使用实体镜和同视机扩大视远融像范围;使用立体镜进行跳跃性聚散训练,例如立体镜 BI画片或链条。训练过程中视远训练可使用同视机、立体镜、实体镜进行。训练终点为能完成以上训练。
(四)复查结果
调节幅度:OD 10D;OS 10D
) NRA/PRA:+2.25/-2.50。
单眼调节灵敏度:OD 10cpm;OS 10cpm。双眼调节灵敏度:10cpm。
动态检影:OD+0.25;OS+0.25。
训练后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下班和夜间症状减轻,不再出现视近阅读困难。
眼球生理复健科学:综上所述(调节过度)是长期近距离用眼导致过度调节(至长期视近用眼工作者),甚至发生不易放松性调节痉挛。我们生理复健对“调节过度”采取光学镜片辅助仪器正负相对调节放松锻炼,改善视觉三联动,完善视功能,减消视觉疲劳,增进看近能力,提高持久阅读。(建议视近用眼工作不易超过40分钟要放松一下用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