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视力的区别
视觉是指外界物体通过视觉器官反映到大脑视中枢的综合感觉,统称为视觉,包括形觉、光觉、色觉和立体视觉,而形觉、光觉和色觉又统称为视功能。
健康的视功能应该同时具有正常形觉、光觉和色觉。其中视力是指形觉功能及眼睛能够分辨物体形态、大小和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
常规到眼科查体最先要查视力,临床上其实查的是中心视力,而视力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周边视力即视野,视力要有很好的中心视力和良好的视野才能统称为正常视力。中心视力指黄斑中心凹的视敏锐度,视野通过视野计来检测,而青光眼病人早期经常会损害的是视野,而中心视力到晚期都可能保持的很好。
视力不等同于视觉。视力和视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视力仅仅是视觉的一小部分。
1.0的视力,说明站在5米处,能看清1.0的视标。
但是认为孩子的视力达到1.0,就是拥有完美的视觉,这就是混淆了视力和视觉。
传统的视力检查,只是检查了我们分辨细微的能力,但忽略了视觉系统的其他重要功能:例如眼球运动、双眼融合、调节能力、视觉认知能力(包括视觉记忆、手眼协调、视觉辨别等)、彩色视觉、视野、周边视觉等。
弱视患者,通过视力复健训练,改善视觉优化脑内视力,甚至达到1.0的视力,但这并不代表他拥有了健全了视觉。
视力源于眼睛,视觉则反映了眼睛和大脑之间的关系。我们生来就有视力,而视觉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从出生之后,视觉功能逐渐发育,各个部分依次成熟。我们可以用专门的视觉检测来发现视觉发育过程中的问题。
视觉不仅仅是1.0的视力。视觉是不同能力的总和,是这些能力让我们识别、阅读、理解进而行动。
视力和视觉的区别
《为什么聪明的孩子却表现不好?》。首先,这里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每当和别人谈起我的工作,我都会发现,大部分人对视觉系统并不了解。通常他们都会以为,视觉系统好就是看得清楚,而视觉系统不好就是看不清楚,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上,视觉系统非常复杂、有趣。
常规眼科检查忽略了很多重要内容,比如眼球运动控制、双眼协调、聚焦能力、视觉认知功能(视觉记忆、手眼协调、视觉辨识等)视觉色彩、视野范围、周边视觉等。因此,当一个人视力为0.6,并不一定意味着他的视觉功能有问题,可能只是视力低一些而已。
在现实中,视力好并不代表视觉一定就好,有时它们的关系甚至相反。在我们眼球生理检测中,很多视觉功能严重受损的孩子的视力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1.0的标准。正因为他们视力没有问题,所以在传统眼科检查中,这些孩子视功能问题很容易被忽略(高散绝对影响视觉)。
总结:
视力和眼睛本身有关,而视觉则反映了眼睛和大脑的关系。
我们生来就有视力,而视觉则需要后天学习获得。“视力复健是对(眼睛与大脑的双重训练和新脑被开发教化)”。
我们出生后,视功能依次发育成熟,通过视觉检查,我们可以发现视功能发育是否存在问题。5岁前具备成人视力(6岁眼睛发育完善)。12岁视觉系统建构完善(双眼具备三维立体视觉)。
★视觉不仅是能看清楚1.0视标。
视觉应该被定义为不同视功能的总和,视力仅仅是屈光系统,而视觉是包括屈光系统、视觉神经系统、大脑视觉中枢系统的整合系统。
我们不仅要看清楚世界,更需要能识别、解读、理解视觉信息,并作出反应,视觉功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复健得到锻炼。如果3岁孩子弱视,并且能配合训练,可以提早视力复健。